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37例采用CHOP/CHOPE方案化疗,31例采用以吉西他滨和铂类药物为基础的GDPT方案化疗.结果:68例年龄33~85岁,≥60岁39(57.4%)例,男女比例为2.1: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62(91.2%)例,ECOG评分>1分27(39.7%)例,出现B症状41(60.3%)例,出现皮疹/瘙痒20(29.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40(58.8%)例,血浆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31(45.6%)例,贫血24(35.3%)例,低白蛋白血症24(35.3%)例.48(70.6%)例IPI评分>2分,38(55.9%)例PIT评分>2分.整体治疗后客观缓解率达75.2%;GDPT方案一线治疗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长于CHOP/CHOPE方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出现皮疹/瘙痒、ECOG>1分是OS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2.300(1.159~4.368)、2.568(1.316~4.974)、1.958(1.054~3.591);年龄≥60岁和ECOG>1分是PFS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2.135(1.292~3.763)、1.784(1.247~3.035).结论:患者年龄、治疗前ECOG评分、是否出现皮疹/瘙痒症状及血浆β2微球蛋白含量可作为AITL预后危险度评估的参考因素;GDPT可考虑为AITL的一线治疗选择.
推荐文章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培门冬酶辅助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
培门冬酶
缓解率
毒副反应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淋巴瘤
T细胞
病理学
免疫表型分型
药物疗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来源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41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3.4
字数 27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705/j.issn.1671-6825.2019.09.09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明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207 1135 15.0 25.0
2 李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73 335 9.0 15.0
3 孙振昌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26 145 7.0 11.0
4 付晓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30 280 9.0 16.0
5 于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4 5 2.0 2.0
6 杜玉薪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6825
41-1340/R
大16开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36-111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82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71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