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u/Ag单掺及Cu-Ag共掺对ZnO稳定性、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CuZn2和CuZn1-CuZn3的形成能接近0.0 eV,CuZn1-CuZn2的形成能为负值,表明Cu较易掺杂且掺杂时有聚集的趋势.AgZn2的形成能为2.5 eV,AgZn1-AgZn2和AgZn1-AgZn3的形成能高于4.5 eV,说明高浓度的Ag掺杂在实际合成中不易出现.CuZn1-AgZn2和CuZn1-AgZn3的形成能与AgZn2的相近.CuZn2、CuZn1-CuZn2和CuZn1-CuZn3模型的Cu3d与O2p轨道有较大程度的杂化,价带顶端主要由Cu3d轨道占据.AgZn2、AgZn1-AgZn2和AgZn1-AgZn3模型的Ag4d与O2p轨道杂化较弱,价带顶端主要由O2p轨道占据.CuZn1-AgZn2和CuZn1-AgZn3模型的Cu3d与O2p轨道虽有杂化,但价带顶端主要由O2p轨道占据.Cu或Ag原子掺杂使Zn4s轨道在导带区显著向下移动,降低了模型的带隙宽度,它们对ZnO电子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带隙附近.Cu-Ag共掺修饰ZnO电子结构的能力介于Cu和Ag单掺之间.上述掺杂模型吸收边都发生了红移,实现了ZnO对可见光的吸收,同时对3.10~3.90 eV范围内紫外光的吸收均高于纯ZnO,有效提高了ZnO的光催化效率.结合形成能分析可知,在不同类型掺杂下最有利的光催化模型分别为CuZn1-CuZn2、AgZn2和CuZn1-AgZn2.
推荐文章
Cu-Ag稀合金定向凝固制造技术的研究
高导电
高强度
定向凝固
Cu-Ag合金
Ag-N共掺p型ZnO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p型ZnO
缺陷形成能
受主离化能
第一性原理
Cu-Ag协同表面改性Ti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二氧化钛
表面改性
双金属掺杂
吸收光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u/Ag单掺及Cu-Ag共掺对ZnO光催化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ZnO Cu/Ag单掺 Cu-Ag共掺 第一性原理 光催化活性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2-1120
页数 9页 分类号 O649
字数 63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文国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104 1521 22.0 35.0
2 李鹏 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 31 83 5.0 8.0
3 张海峰 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 4 3 1.0 1.0
4 卢士香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4 290 9.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0)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3)
  • 参考文献(1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ZnO
Cu/Ag单掺
Cu-Ag共掺
第一性原理
光催化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工晶体学报
月刊
1000-985X
11-2637/O7
16开
北京朝阳区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733信箱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02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211.82.8.18/kjc/kejichu/onews.asp?id=22
项目类型:纵向项目、横向项目、校级项目、自选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