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颅底凹陷症患者枕颈融合术中枕颈区固定角度的选择不合理时,将降低临床疗效,加速下颈椎退变.目的:测量健康成人枕颈角和后枕颈角,分析颅底凹陷症枕颈融合术中枕颈角和后枕颈角选择对术后临床疗效和下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影响.方法:根据性别和年龄纳入150例健康成人(健康组),男女各75例,20-69岁分为5个年龄组,每组15例.由3名主治以上脊柱外科医师测量每一例健康成人的枕颈角和后枕颈角,对两参数进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证明其一致性后,结果取均值,获得正常人群两参数的均值和95%CI.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枕颈融合术的颅底凹陷症患者42例(畸形组),根据术后行走即刻枕颈角和后枕颈角是否在健康组95%CI内分为理想角度亚组和非理想角度亚组,测量两亚组患者术前、术后行走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枕颈角、后枕颈角和下颈椎前凸角;记录两亚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以及末次随访下颈椎前凸角丢失情况.结果 与结论:①健康组150例志愿者枕颈角、后枕颈角分别为(14.5±3.7)°、(108.2+8.1)°,95%C/分别为7.2°-21.8°及92.3°-124.0°;而且枕颈角与后枕颈角之间存在负相关(r=-0.386,P<0.001);②42例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枕颈角(5.6±4.3)°明显小于健康组(P<0.001),而后枕颈角(123.9±10.4)°、下颈椎前凸角(25.7±9.5)°显著大于健康组(P<0.001);③42例颅底凹陷症患者中,理想角度亚组(26例)术后行走即刻枕颈角和后枕颈角固定在理想角度范围(健康组的95%C/内);非理想角度亚组(16例)枕颈角和后枕颈角固定选择不在健康组95%CI,其中14例(87.5%)患者枕颈角低于7.2°(健康组95%CI的下限值),2例(12.5%)后枕颈角高于124.0°(健康组95%CI的上限值);④两亚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理想角度亚组患者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高于非理想角度亚组,但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低于非理想角度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同时理想角度亚组患者下颈椎前凸角丢失度数(4.0±6.8)°明显大于非理想角度亚组(-1.6±3.9)°(P<0.05);⑥提示颅底凹陷症患者枕颈区和下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状态有别于正常健康人群;因此在枕颈融合术中不建议强行将枕颈角和后枕颈角固定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固定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将降低患者临床疗效,加速下颈椎前凸角的丢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颅底凹陷症患者枕颈融合过程中枕颈角和后枕颈角的合理选择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枕颈角 后枕颈角 枕颈融合术 下颈椎前凸角 颈椎功能 疼痛
年,卷(期) 2020,(23) 所属期刊栏目 骨组织构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54-3661
页数 8页 分类号 R459.9|R318|R682.1+2
字数 116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7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17 25 3.0 3.0
2 钟德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20 37 3.0 4.0
3 廖烨晖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20 32 3.0 4.0
4 唐强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17 28 2.0 4.0
5 马飞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12 17 2.0 3.0
6 杨胜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5 4 2.0 2.0
7 何洪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4 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枕颈角
后枕颈角
枕颈融合术
下颈椎前凸角
颈椎功能
疼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