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表面的减反层是ITO薄膜,其低的紫外透过率、高的近红外光学损耗限制了电池效率的提升.为此,本文设计了三层减反膜来减小ITO薄膜的光学损耗.利用光学薄膜膜系设计软件TFCalc、光线追迹程序(OPAL 2)和太阳电池模拟软件PC1D对三层减反膜的光学性能和相应电池的电学性能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并对折射率色散效应、晶硅表面形貌以及各膜层的厚度容差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考虑折射率色散效应的=层减反膜比ITO薄膜的寄生吸收更小,减反射带宽更大;绒面硅表面减反膜比平面硅表面减反膜的加权平均光学损耗降低了2.43个百分点,相应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0.82 mA/cm2和0.34个百分点;减反膜中低折射率的SiO,膜层具有更大的厚度容差范围.
推荐文章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氮化硅表面钝化研究
太阳电池
表面钝化
SiNx:H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火星表面环境对太阳电池阵设计影响分析与对策
火星表面环境
太阳电池
光谱匹配
尘埃防护
晶体硅太阳电池减反射膜的研究
太阳电池
PECVD
减反射
氮化硅薄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表面三层减反膜的设计与分析
来源期刊 光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薄膜 三层减反膜 ITO 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加权平均反射率 光学损耗
年,卷(期) 2020,(24) 所属期刊栏目 薄膜|Thin Film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4-211
页数 8页 分类号 O4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AOS202040.2431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薄膜
三层减反膜
ITO
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加权平均反射率
光学损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学报
半月刊
0253-2239
31-1252/O4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4-29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61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301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