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姓”“名”不仅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存在。本文试图从文字学角度来研究“姓”字作为语言符号的字形,进而解读造字时的依据和造字意图等,然后根据“姓”字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异体字来诠释它们构形造义的一致性,从而加深对“姓”字内涵的理解,进而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研究的角度“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这句话揭示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也表明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
推荐文章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堂
参与
决策
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综述
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姓”的构形造义——校本课程《汉字趣谈》字源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教学万花筒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88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241/j.1009-7252.2020.08.05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旬刊
1009-7252
11-5327/G4
16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8-195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