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为了明确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半糯粳稻品质差异的原因, 以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a和SSIIIa表现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无多态性的武粳13和关东194 (Milky Princess)杂交后代衍生的64个半糯品系为材料, 分析了Wxmp基因背景下, SSIIa和SSIIIa基因等位变异对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AC)、胶稠度(gel consistency, GC)、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及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SSIIa和SSIIIa等位变异对AC、GC、GT和RVA谱特征值都有显著影响, 且2个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SSIIa2和SSIIIa2 (2表示该基因来源于非半糯亲本武粳13)有使AC增高的趋势, 分别使AC提高1.87%和1.23%, 2年结果基本接近。单个SSIIa和SSIIIa等位变异对GT无显著影响, 而基因型SSIIa1SSIIIa1(1表示该基因来源于半糯亲本关东194)的GT比SSIIa2SSIIIa2高1.34℃, 达显著水平, 表明2个基因的互作对GT有显著影响。GC在不同基因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SSIIa2和SSIIIa1可分别使GC增加8.74 mm和9.62 mm。从2个基因的互作效应来看, 基因型SSIIa2SSIIIa1的GC比基因型SSIIa1SSIIIa2和SSIIa2SSIIIa2分别增加10.64 mm和16.95 mm。SSIIa2使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增加, 回复值和消减值下降; 而SSIIIa2的效应则相反。2个基因的互作效应, 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均以SSIIa2SSIIIa1最大, 崩解值和回复值均以SSIIa2SSIIIa2最大, 消减值SSIIa2SSIIIa1最小。本研究结果为半糯粳稻蒸煮食味品质的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Wxmp基因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半糯基因
蒸煮食味品质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
极限糊精酶基因
等位基因效应
早籼水稻垩白部位淀粉的蒸煮食味品质特征
水稻
垩白
蒸煮食味品质
DSC
RVA
回交重组自交系中SSⅠ、SSⅢ-1和PUL不同等位基因互作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水稻
回交重组自交系(BIL)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Ⅰ基因(SSⅠ)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Ⅲ-1基因(SSⅢ-1)
脱分支酶基因(PUL)
籼稻背景下导入Wxin等位基因改良稻米食味和理化品质
水稻
食味品质
Wx等位基因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稻Wxmp背景下SSIIa和SSIIIa等位变异及其互作对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半糯粳稻 SSIIa SSIIIa 蒸煮食味品质 等位基因效应 互作
年,卷(期) 2021,(11)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90-170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20.02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半糯粳稻
SSIIa
SSIIIa
蒸煮食味品质
等位基因效应
互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