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363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多灶性、腺外侵犯(ETE)、肿瘤侧别、颈淋巴结转移、BRAFV600E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ETE、双侧癌灶与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ETE、双侧癌灶患者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均<0.05);男性、多灶、ETE、双侧癌灶患者更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和ETE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其同时也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多灶和ETE(P均<0.05).结论 PTMC患者如果同时存在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和ETE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时,建议常规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结合术前颈部B超或增强CT结果,考虑行选择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降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的风险;其余PTMC患者可建议定期复查甲状腺B超密切随诊.
推荐文章
不同病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分析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多灶性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V600E基因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头颈肿瘤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甲状腺专栏|THYROID COLUMN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39.9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头颈肿瘤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双月刊
1007-1520
43-1241/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7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87
总下载数(次)
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