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时发热的原因难以查明,致使疾病的诊治陷于困难。本文报道一例晚期T细胞淋巴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原发疾病不能解释的发热伴皮肤损害,使用各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均未能找到发热原因,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也未能使发热缓解。后经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为利什曼原虫病,该患者经过对因治疗后症状缓解。本病例显示出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罕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推荐文章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法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
细菌性脑膜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脑脊液培养
敏感性
诊断价值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GeneXpert MTB/RIF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结核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分子诊断技术
对比研究
Meta分析
以严重低钾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ushing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低钾血症
Cushing病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婴儿利什曼原虫细胞免疫优势抗原预测
婴儿利什曼原虫
免疫优势抗原
疫苗
免疫组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利什曼原虫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期刊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宏基因二代测序 皮肤损害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4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1.06.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利什曼原虫
宏基因二代测序
皮肤损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双月刊
1674-2397
11-5673/R
杭州市庆春路79号浙医一院内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0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4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