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命题缘起
这是由一道作文题引发的思考.请看新课标课改教学的天津市某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区统考的一道作文试题(卷面百分制):
生活中,我们总习惯于世界的担当,但也许世界正期待着我们的担当.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750字.
试题阅卷采用电脑联网区统阅的方式,模拟高考,由教师匿名进行两次打分,取平均分;如果出现争议卷,最后由阅卷组长仲裁.阅卷时,阅卷组针对上述试题提出了一个赋分28+的阅卷评分细则:"我们"和"担当"定义明晰,不偷换概念,比如把"我们"彻底更换为"青年""年轻人""高中生""他们""你们"等,把"担当"彻底更换为"责任""权利""义务"等.而且,定义内涵必须全文一致,不能前半段写"我们青年",后半段写"我们中国人",如果定义不明确或者偷换概念,则为28-.依据这个评阅标准,实际参加考试的结果是,一个班乃至一个年级,在作文得分上,基本是30分,没有区分度.究其原因,是学生临场写作时,几乎自觉地把"我们"置换成了"高中生""青年",从而被阅卷教师评判为"偷换概念".面对这个毫无区分度的作文评分结果,关注作文教学的教师就不得不去反思,到底是学生的应试写作能力出了问题,还是命题方向和阅卷环节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