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究新产程应用的安全性及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实行旧产程管理分娩的3122例产妇(旧产程组)与2018年10月—2019年3月采取新产程标准管理产分娩的2732例产妇(新产程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人工干预率、中转剖宫产率及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新产程组人工破膜率、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率显著低于旧产程组[分别为45.53%(1244/2732)、17.64%(482/2732)、6.29%(172/2732)与52.30% (1633/3122)、22.29%(696/3122)、9.58%(299/3122),x2=26.70、19.62、18.11,P<0.001].新产程组母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比例与旧产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56%(70/2732)、1.20%(33/2732)与2.79%(87/3122)、0.99%(31/3122),x2=0.28、0.62,P>0.05].新产程组孕妇第一产程时限、破膜时间至胎儿娩出时间均较旧产程组显著延长[26.2 (21.4~28.8)h与14.2 (12.9~16.3)h,Z=18.91;31.8(26.3~33.7)与26.3(14.9~29.1)h,Z=14.13,P<0.001],但第二产程时间并无明显差异[1.3(0.5~1.9)h与1.2(0.6~1.4)h,P>0.05].新产程组分娩镇痛率[77.3%(304/393)]及阴道检查次数[6(2~12)]显著多于旧产程组[45.0%(92/204)、4(1~9),P<0.001].新产程中产时发热率高于旧产程组[14.39%(393/2732)与6.53%(204/3122),x2=20.57,P<0.001].与旧产程相比,新产程中产时发热产妇的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26.97%(106/393)与19.60% (40/204),x2=3.94,P=0.046]、产后出血发生率[10.68%(42/393)与5.39%(11/204),x2=4.43,P=0.035]显著升高,但宫腔培养阳性率[3.42%(6/186)与2.43%(3/123),x2=0.16,P=0.687]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17.04%(67/393)与15.68% (32/204),x2=0.18,P=0.671)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产程标准下人工干预的实施及中转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同时并未明显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但新产程的产时发热孕妇比例率增高,且产后出血及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比例增加.
推荐文章
新产程标准下总产程>24h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新产程
分娩
母儿预后
新生儿窒息
采用新产程标准产钳助产的相关因素及母儿结局的研究
产程新标准
Friedman产程标准
第二产程延长
产钳助产
新产程标准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新产程标准
分娩
产程
剖宫产率
新产程管理对剖宫产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新产程管理
阴道试产
剖宫产率
妊娠结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产程的应用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新产程标准 母儿结局 产时发热
年,卷(期) 2021,(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6-1280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产程标准
母儿结局
产时发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月刊
1006-9534
11-3743/R
大16开
北京市100039信箱651分箱
80-41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3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08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