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5746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0

博物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她提出“复兴博物学传统,倡导博文广识”的口号,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ISSN:
1672-6669
CN:
11-5176/P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100101
地址:
北京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地理科学馆
出版文献量(篇)
5746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0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周方易(文/摄影)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16-21
    摘要: 除了庞大的体型、独特的外表,大象还有复杂而奇妙的社会行为。在我国野生亚洲象最多的地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一处象群出没的野象谷,每天上演着大象版的家庭情景剧。研究大象的北师大硕士生周方易...
  • 作者: 陈明勇(文/摄影/供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22-25
    摘要: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由于生存压力,它们时常与附近居民发生冲突。为此科学家和护林员们,不仅常年跟踪象群,还用上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在大象分布区的村落周边,陆续建立了亚洲象监测预...
  • 作者: 周方易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26-27
    摘要: 大象被人类驯养了几干年,现代动物园养大象也有上百年。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对于大象这样体型巨大、内心敏感、智商情商双高的动物,要养好可不只是管饱就行。一个有追求的现代动物园,还需要为它...
  • 作者: 孟凡萌(绘图) 汤寅璞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28-35
    摘要: 比起和我们共享一片大陆的亚洲象,个头更大、模样更霸气的非洲象,或许更符合我们熟悉的“大象”认知。作为现今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动物,非洲象的处境与未来,牵动着全人类的关心。“大象不长牙”?苦涩的误...
  • 作者: 张铁(绘图) 袁畅 韩志信(绘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36-43
    摘要: 在晡乳动物中,大象属于一个独特的族群“非洲兽总目”。它们存活至今的远亲,包括海牛、土豚、蹄兔、象齣、马岛猬等。这些外表天差地别的动物,都来自共同的非洲远祖。象族的起源,就要从距今6000万年...
  • 作者: 孟凡萌(绘图) 江泓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44-49
    摘要: 尽管大象的体型、力量让人敬畏,但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学会了驯养大象。除了用来劳动,大象还被打造成全副武装的“战斗机器”,投入战场。在冷兵器时代,战象是冲击力最强的兵种,却远非战无不胜……公元...
  • 作者: 郑秋旸(绘图) 钟鑫(文/摄影)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50-55
    摘要: 世界上最大的花长什么样?跟随自然摄影师钟一起去马来西亚的雨林里搜寻神奇的大花草,探究这朵最大奇葩的生存之道。4月,我国大部分地区草长莺飞,正是赏春好时节。此刻,我却在马来半岛贴近赤道的闷热雨...
  • 作者: 王蛐蛐 郑秋旸(绘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56-59
    摘要: 雪山脚下鹦鹉飞雪山之下,鹦鹉纷飞……等等,是不是写错了?鹦鹉应该是典型的热带鸟类,怎么会出现在雪域高原呢?如果你有这种疑问,不妨前往拉萨的罗布林卡园林一探究竟。在那里你会看到,在高原的阳光下...
  • 作者: 任箴 山雀子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60-67
    摘要: 提起日本史,常看动漫、日剧的中国观众,多少都能说出几个名词:平安时代、战国、幕末……但讲到“大正时代”,恐怕就有些模糊了。其实这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近两年的热门作品《鬼灭之刃》就将...
  • 作者: 任箴 山雀子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68-73
    摘要: 日本特色的鬼《鬼灭之刃》剧如其名,主打剧情就是驱鬼。“鬼”这个名词,在日语里是有特定指代的:不同于中国的“人死为鬼”,日本的鬼是一种天然怪物,额上长角,身披细毛,口生利齿,指爪尖锐,典型打扮...
  • 作者: 进击的多肉 郑秋旸(绘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74-79
    摘要: 分类混乱能吃就行我们常吃的食用海藻,可以按照颜色大体分成褐藻类、红藻类和绿藻类。褐藻由于细胞内含有岩藻黄素等物质,所以多是褐色的,如海带;红藻因含有藻胆素等物质,呈现出紫红色,如紫菜;至于绿...
  • 作者: 沈书技(文/摄影)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80-85
    摘要: 6月正是“黄梅时节”。在季风带来的连绵雨水中,技头梅子由青转黄,夏天也随之而来。作为华夏民族最古老的水果之一,梅子被人们开发出了无限可能,做成酱料、蜜饯、饮品:也写进一篇篇诗词歌赋。梅子,时...
  • 作者: 孟凡萌(绘图) 宗宁 苏义(绘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86-87
    摘要: 东亚人的“黑长直”、非洲人的“细毛卷”、欧洲人的“大波浪”……这些曲曲直直的头发背后,都是人类祖先适应自然环境的演化史。“发形”先得有用人类的头发有曲有直,东亚人和美洲原住民一般是直发,其它...
  • 作者: 唐志远(摄影) 张小蜂 温仕良(摄影)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88-91
    摘要: 每到夏日,丝瓜棚、葡萄架下就成为乘凉的热门去处、当你抬头仰望时,是否留意过:在绿色的丝瓜叶、葡萄叶上,经常“画”着些曲里拐弯的白色线条,就像是有人用白色水笔,在绿叶上笔走龙蛇——这究竟出自哪...
  • 作者: 远阳(文/摄影)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92-93
    摘要: 初夏,我来到位于广东韶关的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不久前有朋友在这儿拍到了“海南闪鳞蛇”一这可是很多蛇类爱好者心中的梦幻物种。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鳞片会“闪光”的蛇。用...
  • 作者: 何长欢 杜娇娇(摄影) 杨旋(摄影) 董子凡 郑秋旸(绘图) 金延飞(摄影)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94-95
    摘要: 负责本期策划的编辑何长欢,就是位硏究大象的博士。不过听说,他在野外考察大象那几年,却没怎么亲眼见过大象,基本都是在摆弄大象的便便……这是咋回事?我当时主要是做“中国亚洲象的种群遗传研究”。我...
  • 137. 资讯
    作者: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96-96
    摘要: 博物课堂公益讲座,每周日晚19:30开始(节日除外),形式为语音直播,各路专家学者、杂志作者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微信扫描二维码,在“博物课堂”公众号获取讲座信息。
  • 作者: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6期
    页码:  96-96
    摘要:
  • 作者: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6-6
    摘要: 奶嘴海葵网友@干柴和烈火的花果山:博物君,请问这个叫什么珊瑚?@博物杂志:不是珊瑚,是樱蕾篷锥海葵,俗称"奶嘴海葵"。它的触手顶端有共生藻,阳光好、身体健康的时候,就爱把触手鼓成球,让藻类多...
  • 作者: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7-7
    摘要: 口袋老鼠网友@来生以竹为食:博物君,这个像老鼠的动物,咋这么大!在美国,吓傻了!@博物杂志:北美负鼠。一种有袋类动物,会把崽背在背上。有袋类本来不是大洋洲的,起源于亚洲,后来跑到美洲,最后跑...
  • 作者: 出离(绘图) 王辰(文/摄影)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8-9
    摘要: 草木ID卡泽兰,古时称为兰草,可能包括数种植物,如佩兰、林泽兰等。其中的佩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长椭圆形,有时三裂;花淡紫红色或白色,小而聚集;瘦果长圆形。佩兰的植株具有香气,干燥后可...
  • 作者: yinger(文/绘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10-11
    摘要: 1862年,达尔文收到马达加斯加岛的大彗星风兰标本,立刻被那30厘米长的“尾巴”震惊了!他细察后预测:岛上一定还有种“嘴巴”同样长的蛾子,取食这种兰花藏在“尾巴”底部的花蜜,同时为其传粉。这...
  • 作者: 夜璃(绘图) 朱力扬(文/摄影) 朱力扬(绘图) 李聪颖(绘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12-21
    摘要: 蘑菇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山野的小精灵,“森林系”的经典元素,美食中的“山珍”。但仔细想想,即使在最繁华的现代城市里,它们也随处可见:雨后的绿化带,阳台花盆,甚至潮湿的拖把、墙角、木家具……都会...
  • 作者: 朱力扬(文/摄影/绘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22-25
    摘要: 在我生活的城市有一种“大众”蘑菇——晶粒小鬼伞它十分常见,我在自家楼下就能尽情观察。作为蘑菇爱好者,平时一有时间,我就出门找它,不知不觉已记录下了它的完整生命历程。朝生夕逝鬼伞菌三年前,我有...
  • 作者: 唐志远(摄影) 朱力扬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26-29
    摘要: 竹荪中文正式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别名:竹姑娘、竹笋菌我们吃到的竹荪不是一朵完整的蘑菇,只有菌裙和菌柄。因为伞盖(产抱部分)有臭味,已经被去掉了。广东等地还流行吃“竹荪蛋”(菌幕未打开的竹荪...
  • 作者: 孟凡萌(绘图) 林语尘 沈思(绘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30-35
    摘要: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食用菌,都是怎么来的?别看家里『长蘑菇』那么容易,要大量种出能吃的蘑菇却不简单。我们来到食用菌种植大省福建,探访了两种蘑菇的『来路』。圆滚滚的双孢菇(口蘑、白蘑菇)是最常见的...
  • 作者: 唐志远(摄影) 林依婷 林语尘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36-43
    摘要: 福建省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以盛产银耳闻名。走进古田的银耳种植工厂,这里种蘑菇的故事,与“蘑菇房”大不相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全世界90%的银耳在中国,全中国90%的银耳在古田!”...
  • 作者: 孙戈 郑秋旸(绘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44-47
    摘要: 在我们印象中,『小绵羊』是温顺乖巧的代名词。可是为什么西方星象中的『白羊座』被赋予热情如火的性格、『公羊』在许多国家也象征着勇猛呢?看看分布在我国西部和中亚等地的『羊王』——亚洲盘羊,或许你...
  • 作者: 金文驰(文/摄影)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48-55
    摘要: 加拿大博纳旺蒂尔岛,是世界闻名的观鸟胜地,每年有超过10万只北鲣鸟在这个小岛上筑巢繁殖,场面极为壮观。作为常住北美的自然爱好者,我慕名而来,果然收获了被重重鸟海包围的幸福体验。巨舰飞架"天生...
  • 作者: 张铁(绘图) 袁畅 韩志信(绘图)
    刊名: 博物
    发表期刊: 2020年7期
    页码:  56-63
    摘要: 上期的『史前古象谱』中,6000万年来的各类古象陆续登场。而今天现存的三种大象,都属于『真象科』,它们的史前亲戚包括猛冯象、古菱齿象以及远亲剑齿象等。数百万年来,这些古象漫游在各个大陆,并与...

博物基本信息

刊名 博物 主编 许秋汉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ISSN 1672-6669 CN 11-5176/P
邮编 100101 电子邮箱 bowu@cng.com.cn
电话 010-648420 网址
地址 北京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地理科学馆

博物评价信息

博物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