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1418
总下载数(次)
4

中国哲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CSSCI

影响因子 0.4086
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他有关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方面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主办单位:
中国哲学史学会
期刊荣誉: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哲学类核心期刊 
ISSN:
1005-0396
CN:
11-3042/B
出版周期:
双月刊
邮编:
100732
地址:
北京建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1418
总下载数(次)
4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杨海文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2期
    页码:  112-118
    摘要: 《孟子节文》在历史上只从1394年至1411年"合法地"存在了17个年头.在孟子升圣、《孟子》升经以后,朱元璋之所以还敢于以政治强权去强暴这个圣人和他的经典,关键原因就在于,传统儒家以"道德...
  • 作者: 李申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2期
    页码:  119-126
    摘要:
  • 作者: 杨逢彬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2期
    页码:  127-封三
    摘要: 《庄子》一书,注者众多,总其成者有陈鼓应先生之《今注今译》;虽称精审,微瑕存焉.本文指出其《内篇》注译之可商者十余条,并归纳其所以致误者,约有三端:日未解謰语,日未明词义,日未通文法.
  • 作者: 安乐哲 郝大维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5-17
    摘要: 本文在一个中西比较的视域中,结合新出土的历史文献,对《中庸》中"诚"、"性"、"情"、"礼"和"教"等最为重要的观念及其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揭示了《中庸》所蕴涵的一个完整连贯的结...
  • 作者: 郭沂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18-26
    摘要: 根据本文的新考,子思年九十二,生活在公元前504-403年之间,但这仍不能与孟子时代相接,而多种典籍中有关孟子受业于子思的说法乃至有关子思、孟轲相见的记载又难以置疑.实际情况是:孟子虽然深受...
  • 作者: 梁涛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27-34
    摘要: 思孟学派是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合称,因二者具有某种思想一致性而被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它们则分别是独立的.由于后人的发挥特别是"道统"论的影响,思孟学派被穿上不同的外衣,呈现出斑驳的面貌.
  • 作者: 陈来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35-44
    摘要: 本文力图从宋明道学的视野来看船山的《四书》诠释.作者认为:船山读《大学》说,其中以正心说和诚意说为其核心,呈现出其独特的心性-工夫论.船山有关《大学》的讲法,可以说是"接着"程朱讲的,但不是...
  • 作者: 丁为祥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45-53
    摘要: 在明代理学中,罗钦顺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物,他与理学、心学和气学都有较深的瓜葛,但又是三方都难以完全认可的人物.本文通过对罗钦顺在理气、心性与儒佛之辨中具体主张的分析,揭示出其对理学的继承与转...
  • 作者: 彭国翔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54-62
    摘要: 中晚明阳明学的宗教化,不仅构成儒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还可以为中西方的比较宗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本文首先考察中晚明阳明学核心人物王龙溪的良知信仰论,以为阳明学宗教化的具体个案.然后在此基础...
  • 作者: 王瑞昌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63-72
    摘要: 关于陈乾初,多年以来研究者似乎都认为其思想已脱离宋明儒学传统.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认定乾初思想属心学系统.
  • 作者: 刘学智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73-79
    摘要: 冯从吾的学风,既承继张载躬行礼教、崇尚气节的关学宗风,又顺应明末学术向实学转向的大趋势."敦本尚实"、"崇正辟邪",勇于"造道"、学贵"自得",是其学风的集中体现.将学风的转变与乡风、士风的...
  • 作者: 任文利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80-86
    摘要: 本文阐述了泰州学派之何心隐继承泰州家风,对理学话语包括王阳明心学的语境的走出.何心隐通过对理学传统范畴心、性、欲与泰州学派重要范畴身、家的重新定位与审察,指出儒家道德性命之学的重构必须走出内...
  • 作者: 王中江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87-95
    摘要: 本文旨在把老子的史官背景和老子治道的历史渊源从一个侧面比较具体地展现出来.本文首次设定并求证了传说中的远古"垂拱之治"同老子道家"无为而治"之间的内在关联.首先是从早期的文献中确认"垂拱之治...
  • 作者: 张广保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96-106
    摘要: 本文以庄子、《列子》为核心,从形而上的角度对魏晋以前道家学派的梦论与生死论展开研究.作者认为梦论、生死论是构成原始道家根本道论的两大基石.通过从哲学的高度沉思梦、生死两种基本的生命现象,原始...
  • 作者: 冯耀明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107-117
    摘要: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孔子有一些道德概念可被发展成心性论,但他本人却没有成型的心性论.又如孟子有一些有关心性的论旨,但他本人却没有成型的"心性与天道相贯通"的形上学.寻求"了义"或"本义"除了...
  • 作者: 潘德荣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118-124
    摘要:
  • 作者: 杨超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125-127
    摘要:
  • 作者: 彭运生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3期
    页码:  128-封三
    摘要:
  • 作者: 徐文明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5-11
    摘要: 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国王,在他的前后,佛教出现了七位当时公认的领袖,即前七代持法者,也是后来禅宗二十八祖中的前七祖.大量史料表明,七代持法者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也表明佛教确实存在着...
  • 作者: 张志强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12-23
    摘要: 本文集中讨论了初唐佛性诤辩中窥基、慧沼与法宝之间的论争,通过对三人思想的分析,意在究明唯识新译今学与如来藏学思想的分歧所在,并进而阐明中国佛学与印度佛学义理系统的分别.文章指出,初唐佛性诤辩...
  • 作者: 丹·鲁索斯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24-33
    摘要:
  • 作者: 刘成有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34-39
    摘要: 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过程中,就理论上的贡献而言,吕澂对佛教心性论的新诠释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看到了佛教处理宇宙人生问题心性化的特点,他才能够进一步揭举出中、印佛学的根本差异.因为对于"宇宙...
  • 作者: 郑万耕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40-47,56
    摘要: 本文对易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卦爻符号系统的演变及其理论意义,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剖析.认为通行本卦序形成一个因果系列,其中隐藏着阴阳对立面相互配合、相互转化的理论思维;帛书本卦序则体现了阴阳对立,以...
  • 作者: 林忠军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48-56
    摘要: 该文全面论述了郑玄易学天道观.首先,通过区分《易纬》和郑玄的本体论,指出郑氏是用以无为本、气(太初)自生为出发点来解决宇宙起源问题.而《周易》三画、爻变、行蓍及爻之相应皆本之宇宙演化.其次,...
  • 作者: 孙亦平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57-64
    摘要: 杜光庭作为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其代表作《道德真经广圣义》的《序》中,详细记述了从汉至唐历代六十余家《道德经》注疏本,并在后面的正文中对这些注疏本的宗旨意趣作了独到的分析与评价,从而...
  • 作者: 王承文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65-73
    摘要: 中古道教"三洞"学说对道教的整合和统一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东晋末年江南出现的一批早期灵宝经中,已经有相当完整的"三洞"学说."三洞"一词的最初出现与《三皇经》有关.其哲学思想的基础是汉代以...
  • 作者: 李祥俊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74-78
    摘要: 本文探讨王安石对经书、经学的总体看法及其经学解释方法.王安石认为,经书是古代圣王之政的记载,经学则是古代圣王教化百姓、修身治国的有效工具.孔、孟儒学是古代圣王时代经学的继述者,而汉唐儒学却拘...
  • 作者: 赖功欧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79-84
    摘要: 马祖道一创立洪州禅系的成功及其"平常心是道"这一禅学理念的形成与广泛传播,标志着禅学中国化的完成."平常心是道"在本质上是一种随缘任运,顺乎自然的禅道自然观."触类是道"是马祖突出生活意味的...
  • 作者: 杨雪骋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85-90
    摘要: 本文通过对洞山良价语录等文献的考察,梳理、归纳出良价的生命论:以认识世界的本质、认识自性为人生"大事";根据对体用关系、空有关系的把握层次,创立偏正五位、君臣五位等学说,作为"明大事"的修行...
  • 作者: 武维琴 汤用彤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发表期刊: 2002年4期
    页码:  91-94
    摘要:

中国哲学史基本信息

刊名 中国哲学史 主编 李存山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中国哲学史学会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版周期 双月刊 语种
chi
ISSN 1005-0396 CN 11-3042/B
邮编 100732 电子邮箱
电话 010-85195527 网址
地址 北京建内大街5号

中国哲学史评价信息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1.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哲学类核心期刊

中国哲学史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