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公平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3年提出。其核心内容是:所谓公平是指社会组织中的个体,常常将个人贡献与个人所得包括物质报酬与社会荣誉、地位等跟另外和自己条件相等(或相近)的个体进行比较,如果二者各自的贡献与所得之比值相等(或相近),则双方都有公平感,此谓之公平,反之,则认为不公平。这种比较是一个社会比较的过程,其结果将在较大程度影响到个体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换言之,社会组织中的个体,其士气及积极性不仅取决于个体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受制于横向比较(即自卑与其他个体间各自贡献与所得之比值),个体有公平感时,则心情舒畅、工作努力、乐于承担责任,且富于进取心;若产生不公平感,则积极性受挫、牢骚满腹,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工作。降低效率。
推荐文章
绩效考评中不公平感的成因、预防及转化
不公平感
绩效考评
绩效考核结果
教师队伍建设
成因
预防
义务教育学校
教职工
教育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思考
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
表现
原因
对策
高校师资队伍构建与管理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高校
师资队伍
解决途径
有效措施
管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校师资队伍中不公平感现象透析
来源期刊 理论信息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高校 师资队伍 不公平感现象 效率
年,卷(期) 20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2
页数 3页 分类号 D6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校
师资队伍
不公平感现象
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理论信息
月刊
华南师范大学
出版文献量(篇)
9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