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颗粒剂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微生物法测定8名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300mg罗红霉素颗粒剂和片剂后不同时间血清中的药物浓度。结果:二者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11.40±1.60)mg·L-1和(9.65±1.26)mg·L-1;Tmax分别为(1.36±0.24)h和(1.71±0.27)h;T1/2分别为(12.88±0.88)h和(13.46±0.95)h;AUC是(111.18±18.44)mg·h·L-1和(108.91±16.94)mg·h·L-1,罗红霉素颗粒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08±8.02)%(88.01%~5.53%)。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推荐文章
罗红霉素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罗红霉素/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人体药物动力学 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罗红霉素
分散片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阿奇霉素颗粒剂的健康人体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阿奇霉素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罗红霉素颗粒剂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来源期刊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罗红霉素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1-33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69.1|R944.2+7
字数 25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825.2000.04.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莉蓉 河南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11 115 6.0 10.0
2 乔海灵 河南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14 120 6.0 10.0
3 张启堂 河南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11 137 7.0 11.0
4 马统勋 河南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17 120 6.0 10.0
5 贾琳静 河南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7 85 4.0 7.0
6 刘凤芝 河南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9 102 5.0 9.0
7 朱振峰 河南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3 5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罗红霉素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6825
41-1340/R
大16开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36-111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82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71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