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文学翻译学》为契机,强调了中国学者的翻译理论著作须至少具备高度的理论性、有机系统性及以民族性为立足点的中西合璧性.同时指出,中国翻译理论的优势得益于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综合立体性和形象简洁性,往往长于高度的理论概括,一语中的、直逼真理,但同时亦往往弱于条分缕析的量化陈述,流于模糊、抽象的定性概括,在具体论证上显得草率.而西方的理论(例如翻译理论)则多半与此相反.当务之急是要发挥中西译论优势互补的原则.最后,作者以"和谐"论为题从新的角度重申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的观点.
推荐文章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比较
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
比较
特点
文学翻译浅谈
文化背景
译者
灵感
新中国70年来的当代蒙古文文学翻译
新中国70年
当代蒙古文文学
背景与历程
成绩与不足
建议
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观
翻译
社会语言学
不可译语
习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当代翻译学建构理路略论--《文学翻译学》序
来源期刊 中国翻译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中西语言文字与中西理论模型 民族性 中西合璧性 翻译标准 近似与最佳近似度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21世纪中国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3
页数 5页 分类号 I0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辜正坤 北京大学英语系 34 163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西语言文字与中西理论模型
民族性
中西合璧性
翻译标准
近似与最佳近似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翻译
双月刊
1000-873X
11-1354/H
16开
北京阜外百万庄大街24号
2-47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049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