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翻译是一种阅读行为,一种特殊的阅读行为.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原则,意义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接受者的期待视界.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翻译活动中的两个层次的阅读者是源语言实现意义的关键.由于译者的特殊身份、地位、使命和作用,等效天平上两种对立的"内在语法"结构在译者那里表现为"异化"和"归化"两种形式.相对等效可以求得"异"和"归"的调和,求得两种"语法"的沟通,从而求得一定程度上的等效,以实现意义和文化信息的沟通甚至融合.诗歌具有特殊的文类气质,其语法结构往往迥然相异,也容易形成语法的困境.因而,诗歌翻译一定程度上的归化是有必要的.否则,只有革除翻译的藩篱,走向真实的阅读本身.本文评析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情况,并分析了诗歌翻译一定程度上的归化的可行性和意义.
推荐文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探微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友谊
爱情
时间
艺术观
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的教学
语言
十四行诗
修辞格
论十四行诗在英国诗歌史上的发展与演变
十四行诗
英国
意式十四行诗
英式十四行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接受美学理论与诗歌翻译的归化问题兼评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来源期刊 中国翻译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等效 "内在语法" 接受美学 诗歌翻译 归化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翻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0
页数 5页 分类号 I0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益民 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6 195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5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等效
"内在语法"
接受美学
诗歌翻译
归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翻译
双月刊
1000-873X
11-1354/H
16开
北京阜外百万庄大街24号
2-47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