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轻型客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车架是主要变形吸能结构.因此,根据正面碰撞安全法规对某轻型客车的碰撞安全性改进设计中,以车架改进为重点,采用计算机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设计了车架吸能结构,控制了车架的刚度和变形,为整车通过我国正面碰撞安全法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进行过程中在国内首次将大规模网络集群并行计算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同时开创性地进行了车架总成动态冲击试验.改进实践证明,类似结构的车辆可以通过对车架吸能区结构的优化设计,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代价显著提高碰撞安全性能.
推荐文章
基于MADYMO的轻型客车前排乘员约束系统优化
MADYMO
轻型客车
前排乘员
约束系统
轻型客车主模型设计
轻型客车
主模型
承载骨架
轻型货车正面碰撞吸能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吸能结构
车架
动态仿真
被动安全
某轻型客车正面碰撞仿真分析
Ls-Dyna
汽车碰撞
有限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轻型客车正面碰撞车架吸能结构优化设计
来源期刊 公路交通科技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轻型客车 碰撞 车架 动态冲击试验 并行计算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汽车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1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U469.1
字数 22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268.2004.02.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金换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98 1220 20.0 31.0
2 黄世霖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57 902 18.0 28.0
3 孔凡忠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113 7.0 10.0
4 王大志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23 615 14.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106)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轻型客车
碰撞
车架
动态冲击试验
并行计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1002-0268
11-2279/U
大16开
北京市西土城路8号
2-48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09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074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