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大部分论述人类伦理的文献中都充塞着术语上的随意性,摆脱这种随意性的途径只有一条:对那些原初在哲学中出现的基本道德哲学概念所带有的含义进行历史的思义.在这里所作思考的第一部分,我想,首先阐释希腊的概念以及对它们的拉丁文翻译.由此而可以确定在古典希腊的“伦理,”((e)thos)和近代的“道德”(Moral)之间的一个根本性的历史差异和实事差异.
推荐文章
对弱势群体的现象学解释
现象学
整体与部分
在场与缺席
弱势群体
胡塞尔现象学视域下的批判哲学
胡塞尔
现象学
康德
批判哲学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对转化学困生的启示
范梅南
现象学教育学
学困生
对现象学意向性理论进程的分析
意向性
意向主体
意向活动
意向对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伦理的现象学复原
来源期刊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7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梁康 114 483 11.0 16.0
2 克劳斯·黑尔德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不定期
978-7-5327-4394-0/B·276
16开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哲学系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