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移植作用于慢性缺血性创面的方法及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转NGF基因的MH3T3细胞包入APA(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中培养备用,分别采取创面NGF微囊悬液局部注射法、NGF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法、MH3T3微囊局部注射法、NGF(5ng/ml)局部注射法、胶原膜法等应用于大鼠背部缺血性创面模型,以空白创面为对照,观察创面再上皮化、愈合速度及愈合时间.结果 两种微囊应用方法均可促进创面上皮化速率,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法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应用转NGF基因微囊可促进慢性缺血性创面的愈合.
推荐文章
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填充静脉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
周围神经
转基因细胞
微胶囊
神经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牛生长激素基因转染NIH3T3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逆转录病毒科
生长激素
成纤维细胞
动物
人类学
胚胎学
细胞学
STK15的表达对NIH3T3细胞的影响
STK15
细胞转染 NIH3T3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囊化NGF基因修饰NIH3T3细胞移植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来源期刊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囊 基因转染 神经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 慢性缺血性创面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6-26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
字数 44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5.05.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岩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组织工程实验中心 425 2480 19.0 25.0
2 马小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71 947 15.0 29.0
3 陈绍宗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整形烧伤科 82 1333 19.0 34.0
4 雄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9 203 5.0 9.0
5 王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 166 5.0 12.0
6 宋玫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整形烧伤科 4 33 3.0 4.0
7 胡昭华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整形烧伤科 6 88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囊
基因转染
神经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
慢性缺血性创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双月刊
1673-0364
31-1946/R
大16开
上海市制造局路639号
200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481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