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10个压缩角模型在M数为2.011、2.504、3.015时产生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的非定常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压缩角模型的流向压缩角分别为15°、20°、24°,后掠角分别为0°、20°、40°、60°.实验结果表明:(a)所有无后掠压缩角和大多数20°后掠压缩角产生柱形干扰,而大后掠压缩角则产生锥形干扰;降低来流M数或增大模型后掠角有利于从柱形干扰转变为锥形干扰.(b)间隙区内的压力脉动出现低频峰值,此峰值随着模型后掠角增大或流向压缩角减小而减小;然而随着来流M数增大,此峰值在柱形干扰区减小,而在锥形干扰区略增大.对于锥形干扰,无粘激波的平均激波强度是控制其干扰特性的主要因素.
推荐文章
后掠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有利影响
可压流
后掠激波
激波/边界层干扰
进气道
后掠翼边界层定常横流涡的非线性演化
后掠翼
定常横流涡
非平行性
幅值饱和
非线性演化
斜激波/平板层流边界层相互干扰的数值研究
入射激波
规则反射
马赫反射
层流边界层
分离
非定常运动下的激波/边界层干扰分离特性研究
激波/边界层干扰
分离流动
压缩拐角
姿态运动
非定常雷诺平均 N-S 方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掠与无后掠压缩角模型产生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的非定常特性
来源期刊 实验流体力学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激波/附面层干扰 压缩角 超声速流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O354.5|V211.753
字数 3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5.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成行 6 31 3.0 5.0
2 蒋卫民 13 50 5.0 6.0
3 徐来武 12 47 4.0 6.0
4 黄叙辉 24 168 8.0 12.0
5 周文军 2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波/附面层干扰
压缩角
超声速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验流体力学
双月刊
1672-9897
11-5266/V
大16开
四川绵阳211信箱
62-47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4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