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 3种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等分成 6组,采用 3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单剂量服用 80mg替米沙坦片(受试制剂, T1)、替米沙坦胶囊(受试制剂, T2)和美卡素(参比制剂, R),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的替米沙坦浓度.结果: T1、 T2与 R的 tmax分别为( 1.5± 0.5)、( 1.5± 0.4)、( 1.5± 0.3) h, Cmax分别为( 794.5± 368.2)、( 813.9± 352.3)、( 773.6± 357.6)μ g/L, AUC0~ 96分别为( 3 113.2± 1 386.2)、( 3 001.0± 1 325.4)、( 3 050.6± 1 209.4)(μ g· h) /L, t1/2分别为( 20.3± 5.6)、( 21.0± 7.4)、( 20.7± 6.4) h.与 R相比, T1、 T2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101.1± 12.3)%、( 97.4± 12.3)%.结论:替米沙坦 3种制剂生物等效.
推荐文章
替米沙坦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替米沙坦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湘色谱法
阿尼西坦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阿尼西坦
对甲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酸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替米沙坦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替米沙坦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替米沙坦胶囊正常人体相对生物等效性研究
替米沙坦
生物等效性
药动学参数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替米沙坦3种制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药房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生物利用度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7-44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72+.4
字数 26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408.2005.06.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劲松 中南大学药学院 112 515 13.0 17.0
2 彭文兴 71 384 11.0 16.0
3 张志华 18 116 6.0 10.0
4 郭欣 中南大学药学院 5 1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替米沙坦
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生物利用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房
半月刊
1001-0408
50-1055/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78-33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41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1730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