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热解炭织态结构的生成规律,采用不同压强的甲烷为碳源,在1 100℃条件下进行了化学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渗透实验.化学气相沉积以具有不同表面积/自由体积比([A/V]值)的直通方形多孔陶瓷为基体;化学气相渗透实验在直径为1mm细直孔内表面沉积和对炭纤维体积分数为7%的炭毡进行致密化.借助正交偏光显微镜(消光角)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定向角)对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热解炭进行分析和定量表征.研究发现:热解炭的织态结构可以在两种不同的沉积条件下形成.当甲烷压强较低时为化学生长阶段;当甲烷压强较高时为物理形核阶段.在化学生长控制阶段,热解炭的织态结构可以利用之前提出的"颗粒填充模型(P-F模型)"加以解释.该模型假设高织构热解炭的沉积一定对应于气相中存在具有合适比例的芳香化合物(例如苯)和线性小分子(主要是C2H2),当二者的浓度比偏离该最优比(或者偏大,或者偏小),均将导致中织构甚至低织构热解炭的生成.在化学生成控制阶段,化学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渗透对热解炭织态结构影响的差别,除了[A/V]值而外,还有氢气的作用.在化学气相渗透过程中,基体内部生成的氢气快速扩散至基体表面,使内外沉积速率和织态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
推荐文章
模型孔中化学气相渗透过程的热解碳沉积模拟
模拟
热解碳
甲烷
化学气相渗透
模型孔
炭/炭复合材料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进展
炭/炭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CVD)
工艺
化学气相沉积低温热解炭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沉积模型
热解炭
化学气相沉积
微观结构
沉积模型
热解碳化学气相沉积中的多重定态和非平衡相变的研究
非平衡化学反应
非平衡相变
化学气相沉积
Schlogl模型
热解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化学气相沉积与渗透过程中热解炭织态结构生成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新型炭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热解炭 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渗透 织态结构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评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5-192
页数 8页 分类号 TQ127.1+1
字数 7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7-8827.2006.0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伟刚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反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52 330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45)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解炭
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渗透
织态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型炭材料
双月刊
1007-8827
14-1116/TQ
16开
太原市165信箱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1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