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文为戏”的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虽然由来已久,但由于文学传统的轻视,其影响力一直有限,直至中唐,才在散文创作中大量出现。韩愈《毛颖传》、《送穷文》等作品的问世,使得“以文为戏”成为争论的焦点。在舆论的普遍訾议讥评之下,身在贬所的柳宗元力排众议,以《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等文阐释了“以文为戏”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义,为韩愈“以文为戏”的创作进行了有力的辩护。同时采取“以文为戏”的手法,结合自己特殊的境遇和心态,创作了大量的讽刺杂文,丰富了并拓展了古文的文体。其成功实践昭示了“以文为戏”在文体创新方面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确立了“以文为戏”的文学史地位,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杂文创作。本文结合柳宗元的散文理论和创作对此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柳宗元对“以文为戏”的贡献——兼论“以文为戏”的文体创新意义
来源期刊 东方丛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文体创新 柳宗元 创新意义 散文创作 杂文创作 中国 文学史 《毛颖传》 文学史地位 文学传统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1-253
页数 13页 分类号 I223.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晓薇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3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体创新
柳宗元
创新意义
散文创作
杂文创作
中国
文学史
《毛颖传》
文学史地位
文学传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方丛刊
季刊
大32开
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东方丛刊>编辑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