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淮猪瘦肉系的培育自1998年10月开始实施,至2004年已获得二世代猪群,其肉猪日增重达617 g,比新淮猪增加了81 g;达100kg体重日龄为194d,比新淮猪缩短了34 d;料重比2.85,比0世代猪下降0.78,每头猪可节省饲料46.8 kg;在屠前体重83~90 kg情况下,屠宰率达70%~73%,接近新淮猪,平均背膘下降0.86 cm,胴体瘦肉率为58.24%,比新淮猪增加8.7个百分点,肌内脂肪含量为2.6%~2.7%.与长白猪杂交后的杂种猪日增重达716.5 g,比新淮猪提高86 g(+13%),料重比下降0.11,胴体瘦肉率达61%~∞%,杜×新瘦系猪的杂交一代肉猪亦有相同趋势.
推荐文章
新淮猪瘦肉系杂交育肥及胴体性能测定
新淮猪瘦肉系
杂交
肥育性能
胴体性能
提高肉猪瘦肉率的途径调查分析
肉猪
瘦肉率
提高
措施
鲁西牛和秦川牛体尺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典型相关分析
鲁西牛
秦川牛
体尺性状
胴体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山西瘦肉型猪SD-Ⅱ系肥育性能及胴体性状的研究
山西瘦肉型猪SD-Ⅱ系
肥育性能
胴体性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淮猪瘦肉系生长与胴体性状分析
来源期刊 畜牧与兽医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新淮猪瘦肉系 生长性状 胴体性状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畜牧生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0
页数 3页 分类号 S828
字数 20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29-5130.2006.0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红林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16 1257 21.0 30.0
2 王林云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29 1197 18.0 30.0
3 黄瑞华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72 624 13.0 23.0
4 周波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46 834 16.0 28.0
5 韦习会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7 523 12.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147)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2(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3(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7(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淮猪瘦肉系
生长性状
胴体性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畜牧与兽医
月刊
0529-5130
32-1192/S
大16开
南京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内
28-42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12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398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