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化学镀法制备了镍包铜粉,并利用固相烧结法将镍包铜粉成功地制成了块状烧结体.通过SEM、XRD与EDS分析研究了烧结过程中镍包铜粉中界面的迁移情况,同时制备了镍铜混合粉末烧结体并和镍包铜粉末烧结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镍包铜粉烧结体在扩散过程中,由于镍的扩散系数比铜大,镍层扩散进入铜形成了铜镍固溶体,界面单向迁移.随烧结温度升高,颗粒内原子扩散系数越大,烧结体界面扩散越容易,形成较大的晶粒,同时镍包铜粉烧结体能克服镍铜混合粉烧结产品中的组织偏析.
推荐文章
化学镀法制备镍包石墨复合粉末
镍/石墨复合粉末
化学镀镍
表面形貌
生长机理
化学镀法制备纳米Ni-B包覆Al复合粉末
化学镀
铝粉
包覆
纳米复合粉末
化学镀镍法制备碳纳米管
化学镀镍
活性中心
模板
碳纳米管
化学镀工艺制备Co/Fe核壳结构复合粉末
化学镀
核壳结构
Co/Fe包覆粉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化学镀法制备镍包铜复合粉末及其烧结行为
来源期刊 粉末冶金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镍包铜复合粉末 烧结 扩散 偏析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评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F0|TF123.7
字数 29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543.2007.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学定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65 600 13.0 19.0
2 刘国瑞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2 15 2.0 2.0
3 彭彪林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5 42 5.0 5.0
4 康凯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4 79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镍包铜复合粉末
烧结
扩散
偏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粉末冶金工业
双月刊
1006-6543
11-3371/TF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82-79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1252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