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转基因大豆通常指通过基因技术获得了抗草甘膦农药外源基因的大豆品种,相对于传统大豆,其核酸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结了对于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的认识--关于转基因大豆的食品安全性,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部分争议.就转基因大豆和食品核酸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指出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技术和改进的PCR技术仍然是主流检测技术,但是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发展为快速进行转基因大豆的核酸检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推荐文章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研究现状
转基因大豆
草甘膦
生物学优势
安全性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
转基因大豆
安全性
检测
GMO
PCR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豆
蛋白质检测
核酸检测
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米的安全性与核酸检测技术的进展
转基因大米
安全性
核酸检测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与核酸检测技术的进展
来源期刊 化工时刊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安全性 核酸检测技术
年,卷(期) 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40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54X.2007.09.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郝文涛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40 194 8.0 11.0
2 杨文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32 115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7)
共引文献  (297)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7)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转基因大豆
安全性
核酸检测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时刊
月刊
1002-154X
32-1320/TQ
大16开
南京四牌楼东南大学五五楼四楼
28-256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07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254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