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化学氧化(CO)和电化学氧化法(EO)于发泡式镍电极中引入CoOOH导电网络. 循环伏安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其还原氧化行为. 实验表明, 由化学氧化法制备的CoOOH(CO), 其电化学还原氧化反应的可逆性优于CoOOH(EO);当镍电极的电位被强制性降低时, 前者的结构能够保持稳定. 因此,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经过强制性过放电储存后,于镍电极中引入CoOOH (CO)导电网络的电池容量保持率达到97.7%, 而引入CoOOH (EO)导电网络的电池仅为81.4%.
推荐文章
底盘系统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电网稳定性
电子稳定系统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大规模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对配电网稳定性影响研究
光伏发电系统
DIgSILENT
P-V曲线
稳定性影响
天然抗氧化剂对黄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天然抗氧化剂
黄油
氧化稳定性
氧化诱导时间
DPPH自由基清除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化方式对发泡镍电极中CoOOH导电网络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电化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发泡镍电极 CoOOH导电网络 氧化方式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M912.2
字数 24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471.2008.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晓峰 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37 102 5.0 6.0
2 董会超 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46 254 9.0 14.0
3 魏彦伟 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3 15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发泡镍电极
CoOOH导电网络
氧化方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化学
双月刊
1006-3471
35-1172/O6
大16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D信箱(化学楼)
34-6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63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