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钎料中加入增强颗粒是一个有效的提高钎焊接头的途径.早期对Ni颗粒增强的Sn3.5Ag基复合钎料的研究表明,在Ni颗粒周围存在着不'同形态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包括"向日葵状"的金属间化合物和"多边形状"的金属间化合物.无论是向日葵状的金属间化合物还是多边形状的金属间化合物,他们的形态形成由加工工艺所决定.而在钎焊过程中的热输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热输入的控制为再流过程中不同的加热速率、不同的冷却速率以及焊接峰值保温等不同的热输入条件都影响着IMC的形态的发展.
推荐文章
Ni颗粒增强无铅复合钎料中IMC形态之演变
复合材料
无铅复合钎料
金属间化合物形态
热输入
镍颗粒
Sn-Ag系无铅钎料研究进展
无铅钎料
Sn-Ag合金
综述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纳米结构强化的新型Sn-Ag基无铅复合钎料
POSS增强颗粒
熔化特性
润湿性
力学性能
Sn-Ag-Cu系无铅钎料的研究进展
稀土元素
纳米颗粒
润湿性能
显微组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工艺条件对Ni颗粒增强无铅复合钎料IMC组织形态的影响
来源期刊 新技术新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增强复合钎料 金属间化合物 Ni颗粒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热加工工艺技术与材料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10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425
字数 45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311.2008.03.0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聂京凯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 43 4.0 6.0
2 郭福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2 650 13.0 21.0
3 夏志东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6 1588 23.0 34.0
4 雷永平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95 2089 23.0 3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增强复合钎料
金属间化合物
Ni颗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技术新工艺
月刊
1003-5311
11-1765/T
大16开
北京车海淀区车道沟10号院科技1号楼804室
2-39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8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03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