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在流行病学溯源方面,运用PCR-RFLP与特异引物PCR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型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副溶血性弧菌核糖体基因16SrRNA序列进行PCR-RFLP分析、保守核糖体基因间隔序列16-23SrRNA(RS)和肠道细菌重复内显子保守序列(ERIC)进行特异引物PCR分析.结果:16SrRNA PCR-RFLP分析有4种模式图,RS-PCR分析有3种模式图,ERIC-PCR分析有10种模式图.结论:PCR-RFLP与特异引物PCR可以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快速分子分型鉴定,有利于流行病学溯源.
推荐文章
双重PCR检测海产品中携带trh毒力基因副溶血性弧菌的研究
副溶血性弧菌
双重PCR
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
PCR-RFLP和特异PCR技术用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鉴定的研究
鲁道夫对盲囊线虫
PCR-RFLP
特异PCR
鉴定
禽腺病毒-Ⅰ群PCR-RFLP分型方法的建立
禽腺病毒-Ⅰ群
PCR-RFLP
限制性内切酶
分型
Hexon
副溶血性弧菌ERIC-PCR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研究
副溶血性弧菌
肠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
基因分型
流行病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CR-RFLP与特异引物PCR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型鉴定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特异引物PCR
年,卷(期) 2008,(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77-1978,201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78.3
字数 21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685.2008.10.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志爱 46 473 14.0 19.0
2 陈守义 54 339 10.0 15.0
3 刘俊华 22 127 7.0 10.0
4 庞杏林 20 198 8.0 14.0
5 胡玉山 23 106 7.0 9.0
6 郑桂丽 6 164 5.0 6.0
7 胡肖娟 3 2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副溶血性弧菌
特异引物PC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半月刊
1004-8685
41-1192/R
大16开
郑州市经一路12号
80-15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668
总下载数(次)
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