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异黄酮苷元滴丸和片剂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黄酮苷元滴丸和片剂单剂量灌胃给药后大鼠的血药浓度变化.用3P97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计算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异黄酮苷元滴丸:AUC为46.30 μg·min·mL-1,cmax为0.89 μg·mL-1,tmax为18.03 min;片剂:AUC为36.01 μg·min·mL-1,cmax为0.41 μg·mL-1,tmax为31.43 min,滴丸相对于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8%.结论 异黄酮苷元滴丸、片剂均符合一室模型,滴丸较片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为异黄酮苷元滴丸研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推荐文章
大鼠口服大豆异黄酮结肠靶向缓释胶囊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大豆异黄酮
缓释胶囊
结肠定位释药
磷酸川芎嗪缓释滴丸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磷酸川芎嗪
缓释
滴丸
药动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姜黄素滴丸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姜黄素
滴丸
固体分散体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大鼠
谷维素自微乳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谷维素自微乳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对生物利用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异黄酮苷元滴丸和片剂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来源期刊 广东药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异黄酮苷元滴丸 异黄酮苷元片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药剂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0-56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56
字数 23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天鸿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130 517 10.0 16.0
2 杨红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58 801 15.0 26.0
4 董海松 3 20 2.0 3.0
5 任冬冬 4 34 3.0 4.0
6 罗思婧 3 2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异黄酮苷元滴丸
异黄酮苷元片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8783
44-1733/R
大16开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46-14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38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