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重组人白介索-22(IL-22)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 将pSTAT3-TA-Luc质粒与pcDNA3.1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HepG2/STAT3细胞株.用重组人IL-22刺激细胞,定量检测荧光强度确定IL-22的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检测条件,观察此方法的重复性和特异性,并进行方法对比.结果 最佳检测条件为细胞密度4×105/mL,加重组人IL-22刺激4h.加入萤光素酶底物50μL.本方法检测结果为半数有效量(ED50)=16.89 ng/mL,变异系数(RSD)=7.09%.中和抗体实验证实其特异性好.与ELISA法比较.该方法稳定性更好,耗时少且价格更便宜.结论 选择萤光素酶为报告基因,将报告基因的检测与细胞的转录诱导机制相结合,构建了生物活性检测细胞株,建立了IL-22活性检测方法.
推荐文章
重组人纽表位肽12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重组人纽表位肽12
生物学活性
FVB/N转neu基因小鼠
重组人成骨蛋白-1的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重组人成骨蛋白-1
纯化
细胞增殖
碱性磷酸酶
生物学活性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α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α
毕赤酵母
表达
纯化
人肝癌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组人白介素-22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白介素-22正交实验 报告基因 萤光素酶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1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5.7
字数 36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73X.2009.01.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智华 2 13 2.0 2.0
2 黄予良 2 13 2.0 2.0
3 许飞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7 11 3.0 3.0
4 邢瑞青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3 8 2.0 2.0
5 李晓颖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3 8 2.0 2.0
6 张军要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介素-22正交实验
报告基因
萤光素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173X
51-1644/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72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5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