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两个丙型肝炎病毒(HCV)多表位重组抗原联合免疫后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以及对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两个多表位抗原HCV-T和HCV-E1联合免疫BALB/c小鼠3次,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IgG、IgG1和IgG2a滴度;最后一次免疫后10 d杀死一半小鼠,取脾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和IL4的细胞;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在免疫小鼠的背部皮下注射106个SP2/0-NS3细胞,考察联合免疫对小鼠的保护作用;另取BALB/c小鼠,先在背部皮下注射106个SP2/0-NS3细胞,7 d后开始联合免疫,免疫3次,考察免疫治疗作用.结果 用HCV-T+HCV-E1联合免疫诱导了高滴度的HCV-E1特异性的IgG、IgG1和IgG2a抗体以及高水平的CTL活性;与单独免疫相比,联合免疫产生的分泌IFN-γ和IL-4的细胞数量有协同作用;而且联合免疫能有效预防和治疗SP2/0-NS3对小鼠的攻击.结论 HCV-T+HCV-E1联合免疫诱导了保护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有望进一步开发为一种有效的重组HCV疫苗.
推荐文章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重组核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
TGEV
重组融合核蛋白
免疫原性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纤突蛋白抗原表位区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抗原表位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小鼠的免疫原性
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EDSV-HB株六邻体蛋白免疫原性试验
EDSV
HB株
六邻体蛋白
免疫原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丙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抗原联合免疫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 联合免疫 免疫原性
年,卷(期) 2009,(7) 所属期刊栏目 疫苗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2-64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
字数 34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09.07.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贺秋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79 374 10.0 16.0
2 凌世淦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58 311 10.0 16.0
3 姚智燕 河北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19 33 3.0 4.0
4 曾瑞红 河北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25 182 7.0 13.0
5 李广学 河北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邢台医学院 1 1 1.0 1.0
6 杨建岭 河北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13 20 3.0 4.0
7 贺峰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2 2 1.0 1.0
8 黄睿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2 2 1.0 1.0
9 刘艳坤 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工程中心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
联合免疫
免疫原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月刊
0254-5101
11-2309/R
大16开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2-5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5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64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