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穿破石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穿破石根提取物对梨锈病菌、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以及玉米炭疽病菌有很高的抑菌活性,质量浓度为10 g/L时,抑菌率分别为95.51%、99.39%、100.00%、86.11%;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8031、0.9969、0.9812、0.9304 g/L.对柿角斑病菌的活性较低,质量浓度为10 g,L时,抑菌率为66.72%,EC50值为4.6539 g/L.茎叶提取物对上述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较低.采用固-液萃取法对穿破石抑菌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结合活性跟踪,发现穿破石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层中.
推荐文章
墨旱莲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墨旱莲
提取物
抑菌活性
溶剂
索氏提取
超声提取
日本革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日本革菌
发酵液
萃取物
抑菌活性
曼陀罗总生物碱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曼陀罗
生物碱
抑菌活性
茶多酚的抑菌活性研究
茶多酚
抑菌活性
抑菌浓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穿破石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农药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穿破石 抑菌活性 活性物质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4-226
页数 3页 分类号 S482.2
字数 25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0413.2009.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业成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4 654 16.0 24.0
2 张明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7 26 4.0 5.0
3 覃旭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11 2.0 2.0
4 李丽芬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11 2.0 2.0
5 玉艳珍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21 2.0 2.0
6 孔卓玮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穿破石
抑菌活性
活性物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药
月刊
1006-0413
21-1210/T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沈辽东路8号
8-60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16
总下载数(次)
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