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借助液-液萃取的方法,将茶汤中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2部分,采用HPLC-PDA检测、荧光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跟踪检测相关呈色物质在绿茶提取液储存期间的含量变化情况,探讨色泽劣变机理.结果表明,决定绿茶茶汤色泽的不仅限于水溶性色素,从茶汤中分离出的脂溶性色素,呈现出鲜活、黄绿的颜色,主要组分为少量的叶绿素和黄酮类物质;但这部分色素极其不稳定,保存数天内基本消褪;而去除了脂溶性色素的茶汤的储存试验显示,茶汤水溶性色素比脂溶性色素的稳定性高,脱除脂溶性色素可以使茶汤的色泽稳定性得到增强.通径分析表明,茶汤中含量微小的叶绿素与茶汤绿度呈正相关,对茶汤色泽稳定的影响较大.
推荐文章
HPTLC法测定绿茶脂溶性色素
高效薄层色谱
绿茶
脂溶性色素
超声辅助提取绿茶中茶色素的工艺研究
茶色素
绿茶
正交实验
超声波辅助提取
水蛭提取液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影响
水蛭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内游离钙离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绿茶提取液中脂溶性色素对汤色的影响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绿茶提取液 脂溶性色素 水溶性色素 绿度 稳定 通径分析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9-464
页数 分类号 TS272.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前颖 安徽农业大学教育部和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23 171 7.0 12.0
2 夏涛 安徽农业大学教育部和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95 1588 23.0 35.0
3 朱博 安徽农业大学教育部和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5 106 5.0 5.0
4 华再欣 安徽农业大学教育部和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10 4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5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茶提取液
脂溶性色素
水溶性色素
绿度
稳定
通径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2-352X
34-1162/S
大16开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05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