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SiO2微粉为硅源,炭黑为碳源,氧化硼为催化剂,采用碳热还原法分别在1500 ℃、1550 ℃、1600 ℃制备了SiC晶须.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合成温度对SiC晶须形貌的影响,探讨了晶须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为1500 ℃时,所合成的SiC晶须形貌呈竹节状,选区电子衍射分析发现孪晶等面缺陷在晶须的生长方向上周期性出现;当合成温度在1550 ℃以上时,哑铃状晶须的数量会急剧增多,分析表明晶须表面包裹的串珠小球为β-SiC.在晶须的顶端发现催化剂熔球,由此推测生长机理为VLS机理,但当合成温度超过1550 ℃时,SiC会以VS生长机理沿径向沉积生成哑铃状晶须.
推荐文章
催化剂对以硅溶胶为硅源合成碳化硅晶须的影响
碳化硅晶须
催化剂
加入量
合成温度
催化剂、温度和保护气体对微硅粉合成碳化硅晶须的影响
微硅粉
碳热还原反应
碳化硅晶须
生长机理
反应物料的性状对碳化硅晶须合成的影响
工业硅溶胶
碳化硅晶须
碳热还原
颗粒直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合成温度对碳热还原法合成碳化硅晶须形貌的影响
来源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碳热还原 SiC晶须 合成温度 生长机理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9-374
页数 分类号 TQ050.4+3
字数 396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 240 9.0 11.0
2 蒋明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5 832 15.0 20.0
3 张军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2 232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4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热还原
SiC晶须
合成温度
生长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工晶体学报
月刊
1000-985X
11-2637/O7
16开
北京朝阳区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733信箱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