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隔"与"不隔‘的问题,首先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举例提出.朱光潜在<我与文学及其他>做了进一步解释,他认为"隔"与"不隔"的分别可以用"情趣"与"意象"的关系来说明.构成诗的要素有三:就骨子里说,它要表现一种情趣:就表面说,它有意象,有声音.诗以情趣为主,情趣见于声音,寓于意象(也称意境).如情趣与意象恰相熨贴,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
推荐文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微探——意境想象应遵从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小学语文古诗词
教学问题
突破方法
独特体验
独特感受
诗意栖居在古诗词课堂
古诗词教学
诗意
意象
诗情
意境
基础滑移隔震体系的隔震特点探析
基础滑移隔震
减震体系
隔震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化"隔"为"不隔"——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意境的探索
来源期刊 特区教育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教学一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7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珍 深圳中学初中部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特区教育
月刊
1007-5178
44-1292/G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奥林匹克大厦8楼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