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三维对称双楔面上超声速流动形成的定常激波结构简化到二维截面进行分析,利用二维非定常激波楔面反射理论求解该三维激波相互作用结构,并通过求解三维Euler方程对该理论分析结果做出数值模拟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双楔面超声速流动,在一定的双楔面倾角和来流马赫数的组合下,三维空间内的定常激波在取定的二维截面上形成了二维定常激波反射中无法形成的过渡马赫反射及双马赫反射等结构.通过理论分析解释了该现象的形成原因,并分析得出了形成不同激波反射结构的楔面倾角和来流马赫数的组合范围.此外,还探讨了两楔面间夹角以及楔面前缘后掠角对该激波反射结构的影响,发现相对于适用于菲定常激波楔面反射的声速准则,该问题中的规则-马赫反射转变更遵循于适用于定常激波反射的von Neumann准则.
推荐文章
立楔诱导的高超声速流动分离数值分析
高超声速
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
WENO:分离
涡结构
超声速进气道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进气道
模拟仿真
攻角
缩比
弯叶片对超声速流动的影响
弯叶片
超声速流动
气动设计
工业汽轮机
三维超声速流动的压力反问题
压力反问题
双特征线方法
三维超声速气动设计
壁面压力分布可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维双楔面定常超声速流动研究
来源期刊 空气动力学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三维双楔面 超声速流动 激波反射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3-718
页数 6页 分类号 O354.3
字数 341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宗林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85 496 13.0 19.0
2 滕宏辉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17 101 6.0 9.0
3 杨旸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19 56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维双楔面
超声速流动
激波反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双月刊
0258-1825
51-1192/TK
大16开
四川绵阳211信箱
62-27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5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91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