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MSC.ADAMS的Rail模块建立CRH2高速检测车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准确.利用该模型对CRH2高速检测车进行稳定性分析的结果表明:CRH2高速检测车上心侧滚振型的阻尼因子绝对值随着车速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在100km·h-1附近达到最大;随着车速的提高,转向架整体蛇行振型的阻尼因子绝对值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运行速度为230 km·h-1时达到最大,表明此时CRH2高速检测车稳定性最佳.分析晃车现象的结果表明:轮轨关系不匹配使转向架整体蛇行振型的阻尼因子过小,导致晃车现象,在仿真中将轮对内侧距由1 353 mm改为1 360 mm后,晃车现象消失;当速度为200 km·h-1时,CRH2高速检测车上心侧滚振型的振动频率为1.6Hz,阻尼因子为负且非常接近0,导致上心侧滚振动衰减较慢,从而也会产生晃车现象.晃车现象与车辆系统的蛇行失稳不是同一概念,在实际的应用中应加以区别.
推荐文章
车辆悬挂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稳定性分析
车辆悬挂
自动控制
状态反馈
稳定性
最优控制
考虑轮对弹性时车辆运动稳定性分析
弹性轮对
运动稳定性
临界速度
40t轴重矿石车的结构稳定性分析
40t轴重矿石车
稳定性
非线性
结构
基于混合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模糊控制
稳定性
描述函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车辆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晃车现象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铁道科学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车辆系统 动力学模型 稳定性 晃车 特征根 现场测量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8
页数 分类号 U270.11
字数 39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632.2012.02.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金朝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 59 498 13.0 19.0
2 王卫东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 48 336 11.0 16.0
3 孙善超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 16 86 6.0 9.0
4 李海浪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 4 73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车辆系统
动力学模型
稳定性
晃车
特征根
现场测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铁道科学
双月刊
1001-4632
11-2480/U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82-77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0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56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