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广西山油柑叶、茎、果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及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离鉴定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采用平皿法分别测定山油柑叶挥发油、叶水提物、果水提物和茎水提物抗菌作用的MIC.结果 从山油柑叶、茎、果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84、67、6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4%、80.99%、94.13%.山油柑4种提取物除大肠埃希氏菌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腐生葡萄球菌、甲型溶血链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广西山油柑叶、茎、果3种不同部位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反式α-蒎烯、R-(+)-柠檬烯、β-罗勒烯等成分,这些可能是山油柑挥发油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
推荐文章
鱼腥草不同部位挥发油组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鱼腥草
不同月份
挥发油
抗菌活性
采收部位
滨海前胡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滨海前胡
不同部位
挥发油
GC-MS
柏树果壳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柏树果壳
挥发油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抗菌活性
香菇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香菇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菌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西山油柑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及抗菌作用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广西山油柑 挥发油 GC/MS 抗菌作用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科研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750
页数 分类号 R284.1
字数 41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2.04.04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振国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172 2025 27.0 36.0
2 杨柯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83 710 15.0 23.0
3 曾春晖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65 621 12.0 23.0
5 李先梅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11 46 4.0 6.0
6 蔡妮娜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9 46 4.0 6.0
7 谭娥玉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9 46 4.0 6.0
8 韦建华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74 451 12.0 17.0
9 徐明光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7 54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70)
二级引证文献  (42)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广西山油柑
挥发油
GC/MS
抗菌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