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系统芯片设计中,直接采用现有的跨时钟域信号处理方法不仅设计复杂度高而且验证难度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跨时钟域设计与功能设计完全分离,在每个通信接口部件中采用独立的、专用的跨时钟域处理模块统一解决跨时钟域信号的传输问题,并通过封装点对点通信接口和合并处理同一方向的跨时钟域信号,将需要处理的跨时钟域信号的数量减少为方向相反的2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跨时钟域设计的验证难度和系统芯片的设计复杂度,并且不会明显增加功能部件的传输延迟和面积开销.
推荐文章
基于随机延时注入的跨时钟域信号验证方法
跨时钟域
亚稳态
随机抖动
基于 SVA 的跨时钟域协议验证方法
亚稳态
跨时钟域
协议验证
断言
FPGA设计中跨时钟域信号同步方法
FPGA
跨时钟域
同步
亚稳态
FPGA设计中的跨时钟域问题
CDC
亚稳态
同步
仿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降低系统芯片中跨时钟域设计和验证复杂度的方法
来源期刊 通信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系统芯片 跨时钟域设计 验证复杂度 通信接口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158
页数 分类号 TP302
字数 56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36x.2012.11.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丹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93 447 11.0 16.0
2 程旭 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发中心 85 436 11.0 16.0
3 佟冬 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发中心 51 284 8.0 14.0
4 王克义 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发中心 22 86 5.0 8.0
5 党向磊 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发中心 5 11 2.0 3.0
6 冯毅 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发中心 5 2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系统芯片
跨时钟域设计
验证复杂度
通信接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通信学报
月刊
1000-436X
11-2102/TN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路11号邮电出版大厦8层
2-676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35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854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