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化合物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苯酯(PO1)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13个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苯酯类化合物(PO1~PO13),其中8个化合物(PO6~PO13)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结构已经由1H NMR,IR,MS确证,并对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实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在4个引入-NO的化合物中,有3个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增强;苯基上引入-CH3的位置和个数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很小.
推荐文章
GPC-GC-MS/MS测定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
凝胶渗透色谱
植物油
邻苯二甲酸酯类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哌嗪类/化学合成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
抗肿瘤药/化学合成
抗肿瘤药/药理学
新型多甲氧基取代二苯醚类化合物的合成
甲氧基取代苯酚
甲氧基取代碘苯
多甲氧基取代二苯醚
合成
新型噻吩并四氢吡啶芳酸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噻吩并四氢吡啶
芳酸醚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苯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来源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苯酯类化合物 亚硝基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4
页数 分类号 R914|R96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宁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 26 2.0 4.0
2 刘秀杰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9 57 4.0 7.0
3 孟杰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 11 2.0 3.0
4 赵东亚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4 1.0 1.0
5 王媞媞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4 1.0 2.0
6 邓娜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苯酯类化合物
亚硝基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048
32-1157/R
大16开
南京市童家巷24号28信箱
28-115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3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