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发酵程度茶叶进行判别分析。原始近红外光谱数据经不同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以消除噪音,降噪后的光谱进行主成分特征提取,再将主成分得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正态变换结合去趋势转化对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叶分类效果最好,其原始分类正确率为100.0%,交叉验证正确分类率为94.4%。此外,茶叶各组分基团的近红外吸收在判别分析中的贡献率分析表明,茶叶组分中C=O伸缩振动的合频,甲基C—H键的合频和C—H键的伸缩振动以及氨基酸肽键羰基C=O键伸缩振动的二级倍频在判别分析中起主要作用。
推荐文章
非线性流形降维方法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不同海拔的茶叶
茶叶
近红外光谱
非线性流形降维方法
拉普拉斯特征映射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湄潭翠芽等级判别
可见/近红外光谱
湄潭翠芽
等级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
基于SVM近红外光谱在烤烟烟叶产地判别中的应用研究
烟叶
近红外光谱
支持向量机
产地判定
应用红外光谱进行不同性状沥青的判别
红外光谱
道路石油沥青
老化沥青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不同发酵类型茶叶判别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茶叶 光谱预处理 判别分析 贡献率
年,卷(期) 2012,(20)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15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01.2
字数 361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龙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1 217 9.0 14.0
3 朱诚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7 202 8.0 13.0
6 潘家荣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90)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近红外光谱
茶叶
光谱预处理
判别分析
贡献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