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甘草次酸(1)为原料,将其11位羰基还原、30位羧基酯化得11-脱氧甘草次酸-30-乙酯(3).再以四氢呋喃为溶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DCC)/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为偶合剂,选用Fmoc保护氨基酸对11-脱氧甘草次酸-30-乙酯的3位羟基进行酯化,得到11-脱氧甘草次酸-30-乙酯-3位氨基酸酯衍生物 (4a~4d).化合物4a~4d在V(CHCI2)∶V(Et2 NH)=1∶1溶液中脱去Fmoc保护基得到最终产物(5a ~ 5d),产率80%~87%.化合物5a~5d用1H NMR、EI-MS进行了表征.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a~5d对在高浓度二甲基甲酰胺下生长的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具有保护作用.
推荐文章
新型甘草次酸酰胺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结核活性
18β-甘草次酸
酰胺化反应
合成
抗结核活性
大黄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大黄酸
结构修饰
抑菌活性
初步构效关系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
甘草次酸
衍生物
合成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甘草次酸
衍生物
合成
抗癌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草次酸3位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甘草次酸 Fmoc保护氨基酸 还原 酯化 脱保护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3-877
页数 分类号 O629.2
字数 38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95.2012.0037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军 江苏警官学院公安科技系 100 1286 19.0 29.0
5 胡小丽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7 8 2.0 2.0
6 文伟河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6 8 2.0 2.0
7 杨雷雷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4 6 1.0 2.0
8 朱玉亮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8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草次酸
Fmoc保护氨基酸
还原
酯化
脱保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