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先,通过阐述模因论诸多观点,提出几点疑问。从模因的概念、理论背景、其生存基础和语言顺应的普遍性规则出发,阐述模因论跟建构论的相似性。其次,从认识论角度,模仿是思维模式的一种,但不是全部。语言的生成不完全依靠模仿和变异。模因论对现象和属性的解释依赖于感官、认知和类比。从方法论角度,模因论主要基于构想和归纳,在描述和解释中带有规定性。由于模因论解释现象,此参照系为弱预测,不易分辨优劣,最终会导致相对主义,失去科学分析和研究应有的刚性特征。
推荐文章
模因论与英语写作研究
模因论
英语写作
篇章
句型
搭配
模因论视角下的传媒新词英译
模因论
传媒新词
英译策略
浅析语言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模因
语言模因论
大学英语教学
背诵
创新性写作
从模因论视角解读老舍译《苹果车》的翻译策略
源语模因
目的语模因
复制
传播
翻译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模因论之我见
来源期刊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模因论 建构主义 相对主义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185
页数 2页 分类号 H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植琳 7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模因论
建构主义
相对主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季刊
1007-9106
62-1110/C
大16开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97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98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