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酸枣仁这种传统中药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多项抗氧化活性指标进行评价,通过活性追踪,酸枣仁提取物依次经过乙酸乙酯萃取,聚酰胺树脂分离和 C18反相快速制备色谱分离,顺次得到抗氧化活性最好的萃取物、馏分B和黄酮组分6''-阿魏酰斯皮诺素,同时还分离得到另外两个组分斯皮诺素和酸李碱。在进一步比较了三种组分酸李碱、斯皮诺素与6''-阿魏酰斯皮诺素抗氧化活性的基础上,将三种组分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后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证明这三种物质在清除DPPH自由基的反应中呈现拮抗作用,在总抗氧化能力的反应中为拮抗作用,而在与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反应中为协同作用。以上结果证明酸枣仁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是黄酮,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组分为6''-阿魏酰斯皮诺素,但是酸枣仁黄酮组分之间的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
推荐文章
酸枣仁油抗氧化活性研究
酸枣仁油
体内外
抗氧化活性
酸枣仁油的理化性质及成分分析
酸枣仁油
脂肪酸
维生素E
不皂化物
酸枣仁散的药效学研究
酸枣仁散
镇静
催眠
耐缺氧
耐高温
酸枣仁汤方药解析及其助眠机制
酸枣仁汤
失眠
助眠
方药解析
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酸枣仁抗氧化成分的分离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酸枣仁 黄酮 抗氧化 相互作用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化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2-853
页数 12页 分类号 TQ461
字数 68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9015.2013.05.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涛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88 1833 21.0 40.0
4 丁轲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34 283 9.0 15.0
19 马崟松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酸枣仁
黄酮
抗氧化
相互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