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中沙门菌的检验,并在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与实时荧光PCR和传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针对沙门菌属高度保守的fim Y基因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引物并优化反应体系,在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样品检测等方面与实时荧光PCR及传统检测方法比对.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沙门菌93株和非目标菌31株,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纯培养、无需增菌情况下,其检测灵敏度为6.4×102 cfu/ml,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相当.食品基质添加试验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低限为2 cfu/25 g样品;对45份实际食品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实际样品检出率为11.1%,与实时荧光PCR及传统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沙门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相当,适用于沙门菌的快速筛选.
推荐文章
分析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食品卫生检验
效果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肉中沙门氏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沙门氏菌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研究
沙门氏菌
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注意事项
试验结果
转基因大豆GTS40-3-2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转基因大豆GTS40-3-2品系
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在食品中沙门菌检测的应用和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沙门菌 fimY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 实时荧光PCR 食源性致病菌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0-524
页数 分类号 R155.5|TS20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蕾 10 47 4.0 6.0
3 张海予 13 64 5.0 7.0
4 魏海燕 33 88 5.0 7.0
7 程晋霞 8 37 4.0 5.0
9 张西萌 17 50 5.0 6.0
12 曾静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沙门菌
fimY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
实时荧光PCR
食源性致病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双月刊
1004-8456
11-315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2号楼50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9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