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煤沥青甲苯可溶性组分与聚碳硅烷共混合低温裂解引入具有抗氧化性的Si杂原子,制备Si掺杂煤沥青在氩气氛中经过900℃处理得到炭化产物.采用FT-IR、XRD、SEM和TG-DSC手段对Si掺杂沥青炭化产物氧化前后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经过900℃处理得到的炭化产物β-SiC以微晶形式存在,其在900℃氧化后生成的SiO2不能有效地愈合氧化后产物表面的裂纹.该炭化产物在低于950℃氧化时,该炭化产物抗氧化性相对较弱,在950-1500℃温度范围氧化时,其抗氧化性相对较强.
推荐文章
Si—B掺杂沥青基炭纤维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
聚硼硅氮烷
掺杂
炭纤维
抗氧化
Fe3Si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
Fe3Si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动力学
高温抗氧化
微米级镀银铜粉常温抗氧化性能的表征方法
微米级镀银铜粉
常温抗氧化
透光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i掺杂煤沥青制备及其炭化产物抗氧化性能的表征
来源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学科
关键词 Si掺杂煤沥青 炭化产物 抗氧化性能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08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05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正威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21 118 6.0 10.0
2 袁观明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37 320 9.0 16.0
3 董志军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45 331 9.0 16.0
4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84 846 18.0 25.0
5 左小华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23 38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Si掺杂煤沥青
炭化产物
抗氧化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新型材料
月刊
1006-3536
11-2357/TQ
大16开
北京安定门外小关街53号
82-816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024
总下载数(次)
55
总被引数(次)
583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