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在单晶硅片表面制备了折射率渐变的多层纳米微结构.用扫描电镜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分别分析了多层纳米微结构的表面形貌和反射率.研究了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时间对微结构减反射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多层纳米微结构的陷光机理.结果表明:硅片表面的纳米孔径随着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时间增加而增大,初始腐蚀电流密度为12.25 mA/cm2和腐蚀时间为2 s时,表面最大的纳米孔径为30 nm,在400 nm~ 800 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为3.4%,在200 nm~2 000 nm的宽波长范围内反射率仅为5.8%,远小于常规金字塔对应的反射率.这种宽波段范围的低反射率来源于多层纳米微结构中邻层相差很小的等效折射率.
推荐文章
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不平衡吸力成因论
湿陷
微结构
吸力
重建动力和重建阻力
湿陷性黄土变形的微结构突变模型研究
湿陷性黄土
变形机制
微结构
稳定性
突变
单晶黑硅结构的制备及其陷光性能
太阳能
单晶硅
催化
刻蚀
纳米结构
表面反射率
CrAlN/TiAlN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CrAlN/TiAlN纳米多层膜
磁控溅射
微结构
硬度
高温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层纳米微结构的制备与陷光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电子器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电化学腐蚀 多层纳米微结构 制备 陷光机理 反射率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固态电子器件及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K514
字数 28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490.2013.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鸿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93 264 9.0 10.0
5 王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23 52 4.0 5.0
6 吕红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3 12 2.0 3.0
7 岳之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8 1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化学腐蚀
多层纳米微结构
制备
陷光机理
反射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器件
双月刊
1005-9490
32-1416/TN
大16开
南京市四牌楼2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276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