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O在O预吸附Ir(100)表面的吸附和解离,并考察了预吸附的O对可能产物N2,N2O和NO2的选择性的影响.优化得到反应过程中初态、过渡态和末态的吸附构型,并获得反应的势能面信息.计算结果表明,NO在O预吸附表面最稳定的吸附位是桥位,其次是顶位.桥位和顶位的NO在表面存在两条解离通道,即直接解离通道和由桥位和顶位扩散到平行空位,继而发生N-O键断裂生成N原子和O原子的解离通道.此分离机理与洁净表面上NO解离机理相同,但后一种解离方式优于前一种,是NO在表面上解离的主要通道.预吸附的O原子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NO的解离,导致桥位和顶位NO解离互相竞争.在O预吸附Ir(100)表面,N2气是唯一的产物,不会有副产物N2O和NO2的生成,与实验结果一致.预吸附的O在N/O低覆盖度下几乎不影响N2气的生成,但在较高覆盖度下则促进了N2气的生成.
推荐文章
H2O在Cu(111)表面吸附和解离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
Cu(111)
表面吸附
解离
能垒
态密度
负载型钯团簇上氢分子吸附和解离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多相反应
分子模拟
氢解离
钯催化剂
NO在Ir(111)表面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第一性原理
NO解离
N2生成
Ir(111)表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NO在氧预吸附Ir(100)表面吸附和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NO解离 N2气生成 Ir(100)表面 O预吸附表面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6-951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41
字数 49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3/cjcu201207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靖尧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21 31 3.0 4.0
2 王会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9 47 4.0 6.0
3 何朝政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1 7 1.0 1.0
4 淮丽媛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5)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第一性原理
NO解离
N2气生成
Ir(100)表面
O预吸附表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