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如果说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交往,那么预设与生成就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中. 例如,在高二哲学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反对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听故事,析哲理".首先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哲理小故事:古希腊诡辩家欧不里德借钱不还,还振振有词地说:"万物皆变,万物皆流.过去借钱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你想讨就向过去的我讨去吧!"紧接着用多媒体呈现了欧不里德诡辩的理论依据:一是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物皆变,万物皆流";一是赫拉克里特的学生克拉底鲁的观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次提出问题:欧不里德对这两个著名命题进行恶意嫁接,作为自己不想还钱的理论依据.你认为这一理论依据成立吗?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学生迅速展开了讨论.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再谈活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高效统一
来源期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教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7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月刊
1002-2147
61-1030/G4
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校内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4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53
论文1v1指导